ATA排線訊號線FLAT CABLE 排線
在電腦硬體的世界裡,各種排線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是數據、電力與訊號在不同組件間流動的橋樑。從早期的 ATA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排線,到如今主流的 S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排線,以及廣泛應用於電子產品內的 FLAT CABLE (扁平排線),理解這些線材的種類與特性,對於電腦組裝、維護、甚至是電子產品的設計與維修都極具價值。
ATA 排線,也常被稱為 IDE (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排線,曾是電腦連接硬碟、光碟機等儲存設備的主要方式。這些排線通常呈扁平狀,具有多達 40 針或 80 針的連接器,雖然如今已被 SATA 取代,但仍在許多舊型電腦系統或工業設備中可見其身影。
ATA 硬碟排線 (FLAT CABLE 排線):這類排線是傳統硬碟與主機板之間數據傳輸的媒介。它們的設計特點是扁平且較寬,便於在機箱內部佈線,但相對佔用空間,並可能影響空氣流通。
ULTRA ATA 66 硬碟排線:這是 ATA 標準的一個重要演進,支援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理論上可達 66 MB/s),通常採用 80 針排線設計,以確保信號完整性。這標誌著並行 ATA 時代在速度上的進步。
除了儲存用途,ATA 排線訊號線 FLAT CABLE 排線 更廣義地指的是所有類似的扁平訊號排線。這些排線廣泛應用於電腦內部各處,例如連接主機板與前置面板的 USB 埠、音頻埠,或用於連接 LCD 螢幕、印表機內部訊號傳輸等。它們的特點是:
1.27-2.54 間距各式排線:這指的是排線中導線之間的間距。常見的間距包括 1.27mm (通常用於更緊湊的連接) 和 2.54mm (標準的杜邦線間距,較為寬鬆)。不同的間距適應不同的連接器與應用需求。
SATA 線 Serial ATA SATA 排線 是目前電腦連接硬碟、固態硬碟和光碟機的標準。相較於 ATA 排線,SATA 採用串行傳輸方式,具有多重優勢:
細線款設計:SATA 排線通常更細、更柔軟,大大改善了機箱內部的空氣流通,有利於散熱,同時也使佈線更加整潔美觀。
SATA 轉 90 度直角 SATA 連接器:這類線材的設計極具巧思,其 90 度彎角的接頭能讓線材緊貼主機板或硬碟側邊,特別適合在空間狹窄的機箱中,避免線材與其他組件干涉,同時也方便垂直安裝的硬碟連接。
IDC 1.27 排線 (10P~60P) 是另一種常見的扁平排線類型,廣泛應用於各類電子設備中,作為內部的訊號傳輸介質。
10P~60P:這表示排線的針腳數量範圍,從 10 針到 60 針不等,滿足不同複雜度的訊號傳輸需求。
接頭 1.27mm*1.27mm 與 接頭 1.27mm*2.54mm:這些是 IDC 接頭的尺寸規格。
1.27mm*1.27mm:指的是接頭的網格間距,通常搭配 IDC 連接器直接壓接在排線上,提供緊湊的連接。
1.27mm*2.54mm:這表示接頭的其中一維間距是 1.27mm,而另一維是 2.54mm,這可能用於連接不同標準的排針或插座。
無論是傳統的 ATA 排線、主流的 SATA 排線,還是通用的 FLAT CABLE 和 IDC 排線,在選擇時都應注意以下幾點:
接口兼容性:務必確認排線的接口類型與您的設備(硬碟、主機板、控制器等)匹配。
長度與佈線: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適當長度,避免線材過長造成冗餘,或過短導致連接困難。
傳輸速度要求:對於儲存排線,如 SATA,應選擇支援您硬碟傳輸速度的版本。
線材品質:高品質的線材能確保信號穩定,減少干擾。
版本 | 頻寬 | 理論速度 | 編碼 |
SATA Express | 16Gb/s | 1969MB/s | 128b/130b |
SATA 3.0 | 6Gb/s | 600MB/s | 8b/10b |
SATA 2.0 | 3Gb/s | 300MB/s | 8b/10b |
SATA 1.0 | 1.5Gb/s | 150MB/s | 8b/10b |
原產地:台灣
銷售方式:製造、出口
銷售目標市場:台灣、中國大陸、香港
在電腦硬體的世界裡,各種排線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是數據、電力與訊號在不同組件間流動的橋樑。從早期的 ATA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排線,到如今主流的 S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排線,以及廣泛應用於電子產品內的 FLAT CABLE (扁平排線),理解這些線材的種類與特性,對於電腦組裝、維護、甚至是電子產品的設計與維修都極具價值。
ATA 排線,也常被稱為 IDE (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排線,曾是電腦連接硬碟、光碟機等儲存設備的主要方式。這些排線通常呈扁平狀,具有多達 40 針或 80 針的連接器,雖然如今已被 SATA 取代,但仍在許多舊型電腦系統或工業設備中可見其身影。
ATA 硬碟排線 (FLAT CABLE 排線):這類排線是傳統硬碟與主機板之間數據傳輸的媒介。它們的設計特點是扁平且較寬,便於在機箱內部佈線,但相對佔用空間,並可能影響空氣流通。
ULTRA ATA 66 硬碟排線:這是 ATA 標準的一個重要演進,支援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理論上可達 66 MB/s),通常採用 80 針排線設計,以確保信號完整性。這標誌著並行 ATA 時代在速度上的進步。
除了儲存用途,ATA 排線訊號線 FLAT CABLE 排線 更廣義地指的是所有類似的扁平訊號排線。這些排線廣泛應用於電腦內部各處,例如連接主機板與前置面板的 USB 埠、音頻埠,或用於連接 LCD 螢幕、印表機內部訊號傳輸等。它們的特點是:
1.27-2.54 間距各式排線:這指的是排線中導線之間的間距。常見的間距包括 1.27mm (通常用於更緊湊的連接) 和 2.54mm (標準的杜邦線間距,較為寬鬆)。不同的間距適應不同的連接器與應用需求。
SATA 線 Serial ATA SATA 排線 是目前電腦連接硬碟、固態硬碟和光碟機的標準。相較於 ATA 排線,SATA 採用串行傳輸方式,具有多重優勢:
細線款設計:SATA 排線通常更細、更柔軟,大大改善了機箱內部的空氣流通,有利於散熱,同時也使佈線更加整潔美觀。
SATA 轉 90 度直角 SATA 連接器:這類線材的設計極具巧思,其 90 度彎角的接頭能讓線材緊貼主機板或硬碟側邊,特別適合在空間狹窄的機箱中,避免線材與其他組件干涉,同時也方便垂直安裝的硬碟連接。
IDC 1.27 排線 (10P~60P) 是另一種常見的扁平排線類型,廣泛應用於各類電子設備中,作為內部的訊號傳輸介質。
10P~60P:這表示排線的針腳數量範圍,從 10 針到 60 針不等,滿足不同複雜度的訊號傳輸需求。
接頭 1.27mm*1.27mm 與 接頭 1.27mm*2.54mm:這些是 IDC 接頭的尺寸規格。
1.27mm*1.27mm:指的是接頭的網格間距,通常搭配 IDC 連接器直接壓接在排線上,提供緊湊的連接。
1.27mm*2.54mm:這表示接頭的其中一維間距是 1.27mm,而另一維是 2.54mm,這可能用於連接不同標準的排針或插座。
無論是傳統的 ATA 排線、主流的 SATA 排線,還是通用的 FLAT CABLE 和 IDC 排線,在選擇時都應注意以下幾點:
接口兼容性:務必確認排線的接口類型與您的設備(硬碟、主機板、控制器等)匹配。
長度與佈線: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適當長度,避免線材過長造成冗餘,或過短導致連接困難。
傳輸速度要求:對於儲存排線,如 SATA,應選擇支援您硬碟傳輸速度的版本。
線材品質:高品質的線材能確保信號穩定,減少干擾。
版本 | 頻寬 | 理論速度 | 編碼 |
SATA Express | 16Gb/s | 1969MB/s | 128b/130b |
SATA 3.0 | 6Gb/s | 600MB/s | 8b/10b |
SATA 2.0 | 3Gb/s | 300MB/s | 8b/10b |
SATA 1.0 | 1.5Gb/s | 150MB/s | 8b/10b |
原產地:台灣
銷售方式:製造、出口
銷售目標市場:台灣、中國大陸、香港